为切实帮助喀什班学生学业发展,助力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2025年11月5日,临床医学院喀什班学业指导交流会在北苑200人报告厅顺利举行。临床医学院院长曲毅、党总支副书记张燕出席活动,辅导员热比古丽及23-25级喀什班全体学生参加活动。活动由辅导员克里比努尔主持。
名师引路,夯实学医之基
活动伊始,曲毅结合自身从医数十年的求学与职业经历,向同学们分享了对医学学业的深刻认识,并提出叁点期望:一要树立高远志向,培养专业思维。喀什定向班是上海市政府与喀什政府联合打造的基层医学人才培养项目,肩负着基层医疗服务发展的重任,要坚定学医信念,培养专业思维,为服务家乡医疗奠定厚实的专业基础。二要勤学、善学、乐学。医学之路艰辛且漫长,既需要扎实的知识积累,又离不开逻辑思维与实践能力的锤炼,从基础的解剖、生化到临床诊疗,每一步都需付出十足努力。叁要讲究学习方法。医学专业学习不能单靠死记硬背,还要学会学习技巧。要以勤奋为底色,主动克服学业困难。最后,曲毅指出,学院也将通过开设医学学习方法课程、推行小班化指导等方式,助力学生提升学习效率。

学长倾授,分享实战经验
活动中,23级临床医学(本科)3班的王伟栋以《如何学习》为题给同学们分享了学习经验。王伟栋从学习方法论入手,围绕目标确立、学习对象认知、主动学习践行等核心要点展开阐述。针对不同学科特点,王伟栋推荐了实用的学习软件,分享了优质的学习资源,并详细介绍了思维导图制作、个性化笔记整理的技巧。此外,王伟栋将自己整理的电子版教材、教辅资料等通过学习通“不挂科”课程分享给在场同学,为不同年级学生提供了可落地的学习方案。

书记寄语,擘画未来蓝图
张燕对王伟栋同学的无私分享表示了感谢,并对喀什班学生提出了“叁个更”要求:制定更高的学习目标、挤出更多的学习时间、掌握更有效的学习方法。她鼓励同学们摒弃“60分万岁”的侥幸心理,合理分配时间,将更多精力投入到专业学习,凭借不懈努力,缩小与其他班级的差距,在学业上实现持续突破,为未来治病救人的神圣职业筑牢根基。

暖心护航,导员温情寄语
活动最后,克里比努尔寄语同学们要勇敢跳出舒适圈,主动表达想法、探索未知,通过主动学习积累知识技能,收获更深刻的成长满足感。她鼓励同学们充分利用上海的优质教育资源,打破地域与时间限制,在医学领域不断精进,为家乡医疗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此次学业指导交流会的举办,不仅为喀什班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学习经验与资源,更让同学们明确了肩负的责任与使命。会后同学们纷纷表示,将结合自身实际调整学习方法,以更坚定的信念、更务实的行动投入后续学习,努力成长为合格的医学人才,不辜负学校与家乡的殷切期望。
学生感想
王伟栋同学的分享,像是一次学习心态的“校准”。我意识到,复习不是任务,而是主动构建个人知识大厦的过程。分享中提到的窜辞迟别谤辞、医考帮、3顿解剖软件以及数据库,如同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我深刻体会到,在现代医学学习中,要善于筛选和利用优质资源,与时俱进,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能力。那句“笔记应以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来呈现”点醒了我,学习的目的在于理解而非抄写。从贺银成的网课到病理切片的拍摄,每一个建议都强调“主动”二字。我决心改变过去被动接受的状态,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运用这些方法论与工具,将“学会学习”作为大学阶段最重要的修行。
23级临床(本科)4班 热萨来提·艾尔肯
王伟栋同学分享的学习经验干货十足,既实用又接地气,精准解答了我在医学专业学习中遇到的诸多困惑,为我指明了高效学习的方向。身为肩负家乡医疗希望的喀什班学生,我深知责任在肩。今后,我将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积极借鉴优秀经验,查漏补缺,扎实夯实医学基础,努力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医务工作者,不辜负学校与老师们的殷切期望,用所学知识守护家乡人民健康,回报党和国家的关怀与培养。
23级临床(本科)4班 热则耶·吐尔洪
在本次学业指导交流会上,王伟栋学长的分享,于我而言,如同一场及时雨,不仅指明了方向,更慷慨地赠予了前行的“地图”与“利器”。学长的分享,远不止于零散的经验之谈,而是一套系统化的 “学习方法论” 。他提出的“确立学习对象、制定科学规划、坚持主动学习、树立目标导向”,精准地切中了我在学习中的一些痛点。过去,我常常陷入“被动接收知识”的困境,忙于应付接踵而至的课程,却鲜少思考为何而学、如何高效地学。学长的话点醒了我,医学知识体系庞大如海,若无明确的目标作为灯塔,无严谨的规划作为航路,很容易就会在浩瀚信息中迷失方向。尤其是“主动学习”这一点,让我意识到,从“听懂”到“讲出”、从“记忆”到“应用”的转化,才是将书本知识内化为临床能力的关键。更让我感到惊喜和实用的是学长无私分享的 “宝藏清单” 。从英语学习到专业课梳理,从网课资源到刷题平台,再到作为科研入门钥匙的“文献检索方法”,这些具体而微的工具推荐,极大地缓解了我在面对海量学习资源时的“选择困难症”。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在当今时代,善于利用先进的学习工具,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这些软件和平台,将成为我们构建个人知识体系、提升复习效率的得力助手,帮助我们把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更聚焦于对知识本身的理解与深化。学长的分享,是一次宝贵的“赋能”。他让我看到,医学的道路虽有荆棘,但亦有方法可循,有工具可用。我将认真消化吸收学长的经验,将其融入到我未来的学习规划中,努力从“被动学习者”转变为“主动探索者”,为成为一名不负人民期望的好医生打下坚实基础。
24级临床(本科)6班 蒋晓艺
作为一名刚刚踏入医学院校的大一新生,我对未来的学习生活既充满期待,也夹杂着一丝对未知的迷茫。王伟栋学长的这次经验分享,对我而言恰逢其时,如同一幅清晰的地图,为我指明了医学长征起跑时的方向。学长的分享,彻底刷新了我对“学医”的认知。它不再是高中时代题海战术的简单延续,而是一场需要智慧、方法与资源并重的长期修行。当他提到窜辞迟别谤辞、专业数据库和3顿解剖软件时,我意识到大学的学习疆域是如此广阔。我明白了,从大一开始,就需要培养自己的“信息素养”,主动去寻找和利用这些优质工具,而不是仅仅被动地等待老师的课件。这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能力提升。我印象最深的是他所说的“笔记应以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来呈现”。我认识到,在医学的海洋里,死记硬背将寸步难行,唯有真正的理解,才能将知识串联成网,内化为自己的能力。这份启示,我将从《系统解剖学》这样的基础课程开始实践,尝试用自己的逻辑和语言去重构知识框架。对于学长强调的“主动”二字,我深以为然。大学与高中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学习的自主性。我决心改变过去被动接受的习惯,从大一开始就成为学习的主人。无论是利用学长推荐的资源进行预习,还是主动做思维导图加深印象,我都会积极地将这些方法论付诸行动。王伟栋学长的分享,给了我一个高标准的起点和一份沉甸甸的期待。我将带着这份宝贵的“入学第一课”的收获,扎实走好未来的每一步,努力将自己锻造成一名理解知识、更懂得如何学习的新时代医学生。
25级临床(本科)4班 李敏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