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落实国务院对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23号,我校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为指导,接轨健康中国战略,坚持紧贴基层健康需求,为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培养医学人才,培养具有健全人格与心理、能解决实际问题及具有行业引领潜质的健康促进者。
临床医学专业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实施“早临床,早全科”,培养具有全科医学特色的应用型本科医学人才。创新性地构建了“一个目标,两门课程,叁级保障,四种方式,五大内涵”的早期全科实践教学体系。该体系获得了2018年上海市教育成果奖一等奖。
一、将“早期临床”融入课程与实践,凸显全科医学理念
以融入到课程与实践的早期全科医学教育为目标,在“医学导论”与“早期社区实践”两门课程中设置突出全科理念和服务的教学内容,通过有效的教学组织与管理,并与课外社会实践相衔接,系统化设计早期全科医学教育体系。
二、建设两门具有思政特色全科医学课程,注重价值引领
探索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精神培养的有机结合,将“医学导论”与“早期社区实践”建成思政特色课程,将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实践融入课程内容,创新性引入“叙事医学”进行课内外拓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叁、构建叁级临床实践教学与管理保障体系
率先以“学校-医院-社区联盟”全科医学教育基地的模式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教学基地,制定严格的管理与督导制度,通过每年两次“学校-区县卫计委-附属医院”叁方联席工作机制进行管理保障。
四、创立并形成了POIS递进式学习模式
以基于大健康背景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全科教学门诊观摩(Observation)、社区病房或慢病家庭病床访谈(Interview)及以“掌握急救知识,守护健康生命”项目为导向的社会实践服务(Service),形成了POIS四种方式紧密衔接逐步递进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早期全科实践教学体系。
五、“五大内涵”融入教学过程,实现早期专业教育与职业精神的结合
将“医学责任、全科医学基本概念、医患共情与医患沟通、社区服务初步技能、白求恩精神” 五大内涵融入课程与实践中,同时作为学生作业、学习报告及分享交流的核心内容,纳入学生课程评价。相关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教学内容认同度达96%。
党的十九大对于“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国务院办公厅对于深化医教协同 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8〕3号,把全科医学发展及基层医疗服务人才的培养列为了国家发展战略。学校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为上海市全科医学教育开拓了新的领域,使得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全面、全程的融入了全科医学的理念。学校还通过“文化育人,课程育人、实践育人、服务育人”构建全方位育人体系,培养未来“下得去,干得好,留得住”的健康“掌门人”。